时间:2022-09-09 20:21:30 | 浏览:581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江燕 通讯员 程慧 高居岚 文/图
“我还能出海作业吗?”
福建海域面积广阔,沿海渔民众多,部分渔民因对法律的茫然无知,导致误入歧途,在缓刑期间需接受社区矫正。涉渔涉海社区矫正对象有出海维持生计的需求,如何在依法监管监督的同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对此,福州市检察机关通过探索制定工作模式,并为在矫渔民量身定制矫正方案,有效适配每一位在矫渔民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了让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
案例:渔民接受社区矫正,全家收入没了着落
90后社矫对象吴某某是连江众多渔民中的一员,他出生于连江县苔菉镇,家中有一年迈的母亲,刚生育一子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一家人靠他出海从事围网捕鱼作业为生。
吴某某本是一名老实本分的渔民,但因酒后参与聚众斗殴,后获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社矫期限自2021年1月5日起至2022年1月4日。
吴某某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一家人生活都靠吴某某工作收入所得,但由于接受社区矫正无法出海,只能待业在家,这使得本就一般的家庭经济状况陷入困难。
吴某某的现实困境也是连江县在矫渔民重回正常生活遇到的普遍难题。
2021年3月,连江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干警通过走访调研在矫渔民社区矫正现状,了解到因出海捕鱼需要跨区域生产工作请假外出难,海上手机信号不稳定,无法定点准时打卡等突出原因,在矫渔民难以进行正常经济生产活动,生活收入锐减,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
据介绍,连江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07人,其中将近7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从事养殖、捕鱼等海上作业维持生计,但因一时误入歧途无法正常外出。这类对象如无法开展劳作,自然会因经济陷入困顿而引发家庭的矛盾,从而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容易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索:量身定制矫正方案,助推渔民顺利出海
连江县检察院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规范在矫渔民外出、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工作意见》,在《社区矫正法》框架范围内探索制定“简化审批,强化管理,优化监督”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模式。同时,根据在矫渔民作业方式的不同,为他们量身定制矫正方案,让社矫方案有效适配每一位在矫渔民的实际情况。
“虽然有了制度保障,但后来我们发现大多数渔民仍无法出海作业。”连江县检察院分管该项工作的院领导郭卫介绍,按照规定,社区矫正对象确因正常工作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要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劳动关系等材料。但是,渔民们显然很难提供这些材料。
为此,连江县检察院积极引导社区矫正管理局为在矫渔民寻找有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在矫渔民签订劳动合同,让相应的人力资源公司为在矫渔民缴纳社会保险并出具派遣证明,助推在矫渔民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具备经常性跨市、县活动资格,彻底解决社矫渔民外出难的后顾之忧。
《工作意见》的落地,惠及连江地区70多位社矫渔民。
但在社矫渔民外出过程中,检察官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海上作业因船队航程改变等人为因素,突发天气等不可抗力影响,都增加了在矫渔民无法按时返航,触碰社矫红线的风险。
创新:灵活适用矫正制度,设置出海容错机制
宋某某是在矫渔民外出、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工作的重点对象,获得审批可以从2021年8月16日至2021年9月3日随船出海至宁德海域捕鱼。但在外出期间,宋某某先是越界至浙江海域捕鱼,后因遇台风到沈家门避风未按期返回连江,违反了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经审核相关证据材料,郭卫发现,宋某某未经批准越界至浙江海域,其行为确实违反相关规定应当予以处罚。
但是,考虑到他因台风确实无法及时返回,且其主观上并非为了逃避监管,这期间也一直保持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未造成脱管,可以从宽处理。
事后,连江县检察院与社区矫正管理局设置容错机制,让在矫渔民经说明原因和批准机关同意后,可采用即时通讯方式提出新申请。“对每次海上生产作业时间较长、无法每半个月到司法所进行书面报告的情况,渔民可先将所在渔船作为‘指定地点’,书面填写报告单后,通过微信截图报送司法所。待返航后,24小时内到司法所报告,将纸质材料上交。”郭卫介绍,同时,检察官也将加强对外出渔民的事前告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今年8月开渔后,办理完各项手续材料,宋某某再次踏上了渔船。“感谢检察机关和社区矫正管理局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出海会很困难。”宋某某说。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江荷
实习生:廖莉梅